2022年6月10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合政办秘〔2022〕28 号)(以下简称《政策》)印发实施。现将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和政策依据
近年来,合肥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科研和创新优势,根据《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合肥市“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结合本市实际,研究制定了本政策。
二、起草过程和制定意义
2021年,市经信局会同市发改委共同启动政策起草工作,成立专项政策编制小组,通过召开座谈会、书面函商等方式充分征集各县(市)区、开发区,市直单位,重点企业意见建议,并借鉴上海、苏州等先发城市经验,形成本政策,经市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于2022年6月10日正式印发。
在“链长制”的强力推动下,我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逐年提升,人用疫苗、抗病毒药物、眼视光等细分领域已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现阶段制定出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于集中力量补齐产业链短板,实现“十四五”末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千亿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三、工作目标
到2025年末,力争把合肥打造成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枢纽和研发高地,争取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
四、主要内容和创新举措
政策整合了原有关于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药械就地转化、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政策条款,增加了分阶段支持新药研发,多渠道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大力支持公共设施、配套平台建设等内容,串联成珠,形成合肥市首个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该政策对生物医药企业支持力度较大,单个企业(机构)每年最高可获奖补2亿元。
第一章,重点支持产业研发创新。第1条为提升我市创新策源能力。第2条支持新药研发。
主要创新点:结合新药研制“三高一长”的特点,从新进入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三个阶段,根据创新(改良)药的研发费用分别给予补助。
第二章,重点支持创新成果转化。第3条鼓励药械就地转化。对新获批件并在我市投产的9类药械给予最高20万元-100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对新增加适应症的创新(改良)药,给予最高200万元的奖补;对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仿制药给予100万元-500万元的奖补。第4条鼓励委托生产。按年度合同执行额给予委托双方各5%的奖补。
主要创新点:支持药品获批以后在我市进行转化,鼓励我市企业主动承接外地药械在肥生产并结算销售。实现药品从研制到落地生产的全过程奖补。
第三章,重点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第5条支持企业规模发展。第6条支持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分别给予医疗器械“三首”产品研究及使用单位奖补。第7条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对通过国际主流市场注册、认证,并在相关国外市场实现销售的药械,按实际投入给予持有人每个品种最高100万元的奖补。
主要创新点:支持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收购并购等方式发展壮大。动态开展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企业认定工作,建立重点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库。编制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培育品种目录,支持目录内的药械参与公共资源交易。
第四章,重点支持产业集聚发展。第8条鼓励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支持重点园区生物医药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按固定资产投资额或设备投资额给予补贴。对生物医药产业链引进龙头企业及关键配套企业,给予合肥市大项目支持。第9条支持配套平台建设。重点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应用基础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按投资额给予奖补;个别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单独支持;支持各类服务机构(平台)为我市企业提供服务,按年度合同额的给予奖补;建立药械注册指导服务工作站;对首次通过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认证的机构,给予最高100万元-200万元的奖励,后期每新增加一项实验项目(专业学科),再给予50万元的奖补。第10条优化发展环境。
主要创新点:引导园区集聚发展、打造特色医药产业园区。推进医教研工协同创新,建立产医融合示范基地和医企对接工作机制。支持市内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研究及成果转化,鼓励优质院内制剂向新药转化。支持市内高校与医药企业开展合作,定向培养专业人才。鼓励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自建或联合共建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园。不断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金融、保险支持政策。
五、保障措施
一是推深做实合肥生物医药产业“链长制”,开展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企业认定工作。二是建立重点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库,采取调度、通报、督导服务机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三是梳理产业链断点目标企业,大力开展产业“双招双引”。四是依托高新区、经开区建立药械注册指导服务工作站,完善“一站式”生物医药注册服务体系,提升注册审评效率。五是将生物医药产业用房、用地、用能优先纳入建设规划、能耗保障和用地需求,保障优质企业的发展空间。六是重点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中心、省级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国际生物医药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区(生物医药)、省级化学原料药基地等重点集聚区,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
六、下一步工作
市经信局将广泛开展政策宣贯工作,引导广大生物医药企业用户用好用活专项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政策惠企作用。及时总结、评估政策实施效果,确保政策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
政策咨询处室: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医药产业处;
政策咨询电话:0551-6353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