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9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实施。现将《意见》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和依据
1、《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意见》(农办市〔2012〕21号)。
2、《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合政办〔2017〕19号)。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2017年3月,市政府办印发《加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意见》(合政办〔2017〕19号),提出建设绿色农业安全供给工程等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六大工程”。该意见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正逢重要战略机遇期,迫切需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形势潮流,有必要对2017年以来实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六大工程”进行梳理分析,对农业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进行全面研判,按照政策前后衔接、贴近合肥实际、持续推进提升原则,实现都市现代农业高平台上的高质量转型,尽快建立与现代城市相匹配的都市农业体系。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打造绿色发展、科技支撑、产业融合、优质供给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的要求,我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还有一定差距。根据市政府分管领导部署,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4月即着手起草初稿。8月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结合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关于合肥提升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的调研思考》等,进行修改完善。9月7日,根据王民生副市长批示,征求13个县(市)区(开发区)、44家市直单位征求意见和建议。10月9日,通过合法性审查。11月11日经市政府第7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四、工作目标
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主要目标,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率先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和“三农”协调发展,保障城市重要农副产品供应,改善城乡生态、生产、生活环境,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五、主要内容
《意见》共提出8条意见。第一,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优势,优化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布局。提出将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作为编制全市“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坚持农产品优质供给,提升都市现代农业服务功能。明确“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农产品生产供应任务。第三,突出绿色发展主基调,重塑都市现代农业生态环境。强化都市现代农业在防洪排涝、生态保育、水土保持、空气净化等方面绿色涵养作用。第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五个一批”工程,建设冷链物流基地,发展农旅产业。第五,加快技术创新引领,强化都市现代农业科技赋能。让农业科创的优势,成为变革传统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消费模式的新引擎。第六,健全多方位合作机制,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对外开放,打通农业对外开放合作的新路径。第七,联动乡村发展增长点,增强都市现代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八,完善多元化投入保障,促进都市现代农业持续发展,注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活力因子。
六、创新举措
产业布局上,提出推出一批“环湖”生态涵养、“近城”三产融合、“岭上”高效精品、“多极”区域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重大工程和重要项目。稳产保供上,要求完善合肥都市圈“菜篮子”生产基地共建合作。绿色发展上,健全环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产业融合上,强调要加快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五个一批”工程,加快我市作为首批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环巢湖国家级旅游休闲区建设。农业科创上,要求加快建设长丰“智慧农业谷”,争创庐江县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推进长丰县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等。对外开放上,强调要拓展与27个友好城市的农业合作空间。提升质效上,提出要联动乡村发展增长点。
七、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的意见。二是强化市县两级乡村振兴产业投资基金撬动能力,优化涉农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三是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管理,满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用地需要。四是分类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营造优质“务农”环境。
八、下一步工作
各地、各部门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遵循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客观规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接续推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要求,细化制定具体管用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责任单,加强分类指导,密切协调联动,形成城乡共建、共促、共享工作合力,抓好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