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组合方式进行债务重组,债权人和债务人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请举例说明。 例:A公司为上市公司,2×16年1月1日,A公司取得B银行贷款5 000万元,约定贷款期限为4年(即2×19年12月31日到期),年利率6% ,按年付息,A公司已按时支付所有利息。2×19年12月31日,A公司出现严重资金周转问题,多项债务违约,信用风险增加,无法偿还贷款本金。 重组方案:2×20年1月10日,B银行同意与A公司就该项贷款重新达成协议,新协议约定:(1) A公司将一项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房产转让给B银行,用于抵偿债务本金1 000万元,该房产账面原值1 200万元,累计折旧4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 (2) A公司向B银行增发股票500万股,面值1元/股,占A公司股份总额的1%,用于抵偿债务本金2 000万元,A公司股票于2×20年1月10日的收盘价为4元/股; (3)在A公司履行上述偿债义务后,B银行免除A公司500万元债务本金,并将尚未偿还的债务本金1 500万元展期至2×20年12月31日,年利率8%;如果A公司未能履行(1) 、(2)所述偿债义务,B银行有权终止债务重组协议,尚未履行的债权调整承诺随之失效。 其他信息:B银行以摊余成本计量该贷款,已计提贷款损失准备300万元。该贷款于2×20年1 月10日的公允价值为4 600万元(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予以展期的贷款的公允价值为1 500万元(新债)。2×20年3月2日,双方办理完成房产转让手续,B银行将该房产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2×20年 3月31日 , B银行为该笔贷款补提了 100万元的损失准备。2×20年5月9日,双方办理完成股权转让手续,B银行将该股权投资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A公司股票当日收盘价为4.02元/股。 A公司以摊余成本计量该贷款,截至2×20年1月10 日 ,该贷款的账面价值为5 000万元。不考虑相关税费。问,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1)债权人B银行的会计分录如下:
①3月2日:
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放弃债权公允价值4 600万元(生效日)-受让股权公允价值2 000万元(生效日500万股×4元/股)-重组债权公允价值1 500万元(生效日)=1 100万元。
借:投资性房地产                   11 000 000
       贷:贷款——本金                  11 000 000
②3月31日:
借:信用减值损失                  1 000 000
       贷:贷款损失准备                    1 000 000
③5月9日:
受让股权的公允价值=4.02×500=2 010(万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20 100 000
       贷款——本金                    15 000 000  
       贷款损失准备                      4 000 000 
       贷:贷款——本金                 39 000 000
              投资收益                             100 000 
(2)债务人的会计分录如下:
①3月2日:
借:固定资产清理                  8 000 000
       累计折旧                          4 000 000
       贷:固定资产                        12 000 000
借:长期借款——本金           8 00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 000 000
②5月9日:
重组债务(新债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1 500× (1+8% )/(1+6%) =1 528.30(万元)
原债务(旧债务)剩余期间现金流量现值=2 000(万元)
现金流变化=(2 000-1 528. 30 )/2 000 =23.59%>10%,构成实质性修改,应该终止确认原债务,同时按照修改后条款的公允价值确认新债务。
借:长期借款——本金            42 000 000 
       贷:股本                                       5 000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5 100 000  
              短期借款——本金                15 000 000 
              其他收益——债务重组收益   6 900 000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第12号——债务重组》五(三)、六(四)
 
  
  
  六大核心权益
六大核心权益
                                 17项细分权益
17项细分权益
                                 各类财税工具
各类财税工具
                                 被忽略的职场课
被忽略的职场课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复制链接
                                复制链接
                             微信
                                微信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30号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