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在其他公司交了社保,本公司社保可以停掉吗?需要员工出具什么证明文件吗?有什么政策?
员工在其他公司买了社保,本公司可以不给该员工买社保,但是存在风险。
理由:
一、员工已经买了社保,如果其他公司不停社保,同时间段本公司无法为该员工办理社保。即操作上不可行。(想办你也办不了)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所以,个人的社保登记具有唯一性,不能同时购买两份及以上社保。(以前社保未统筹时存在重复购买社保的现象,但自2022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启动实施后,重复买社保已经不可行。)
二、如果其他公司不停社保,本公司无法给该员工办理社保,并不是本公司可以不交社保的法定事由。因为相关法律已经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不聘用尚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办不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不办社保,你还可以拒绝聘用该员工)
分析如下:
1、员工在其他公司买了社保,说明该员工与其他公司还存在劳动关系,因为形式上签订了劳动合同。
2、给员工买社保是公司的法定义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所以,如果该员工在本公司全职上班无论是否签订劳动合同都已构成实质上的劳动关系,公司就有为其购买社保的法定义务。
3、我国对“双重劳动关系”存在限制,相关法律已经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不聘用尚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
(1)依据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劳部发〔1996〕354号)第十七条“用人单位招用职工时应查验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以及其他能证明该职工与任何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凭证,方可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通过上述3条规定可知,我国法律主张一个劳动者与一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如果该员工在其他公司买了社保说明已有劳动关系,本公司如果聘用该员工会有风险比如实际劳动关系却未履行购买社保的法定义务及与其他公司产生的赔偿责任等。公司理应要求员工解除之前的劳动关系及社保登记,并依据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该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购买社保。
三、公司不给员工办理社保的特殊情形之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但“非全日用工”工作时间及报酬结算方式在劳动合同法中有严格规定,企业在处理时应该慎重选择适用。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规定“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九条规定“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所以,企业与员工建立的是非全日制的劳动关系,可以不买社保,但“非全日用工”工作时间及报酬结算方式在劳动合同法中有严格规定。
如果满足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可以让对方提供已购买社保的证明如原单位的社保登记证明及劳动合同等。
注意:目前人才市场常见的已购买社保的情形就是挂证(即该员工有二建等资格证书在其他公司挂靠但未实际工作)这样的方式本身存在法律风险,也是现在监管部门核查的重点,如果贵单位聘用此类员工相当于变相支持挂靠行为了,也是不被法律支持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年版)》(主席令第35号)第五十八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年版)》(主席令第28号)第七十二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年版)》(主席令第65号)第三十九条、第六十九条、第九十一条
2023-05-18
2023-05-18
推荐 阅读
公司支付的违约金,能否在税前扣除?
可以,但必须同时满足与生产经营“有关”且“合理”的条件。(1)扣除条件: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其他支出,是指除成本...
2025-11-25
餐饮行业纳税人因连锁加盟而取得的特许经营权使用费收入是否需要缴纳增值税?
销售无形资产,是指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业务活动。无形资产,是指不具实物形态,但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包括技术商标、著作权、商誉、自然资源使用权和其他权...
2025-11-25
新成立的个体工商户在年度中间成立,年度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减除费用是按6万元扣除还是按经营月份扣除?
减除费用为6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取得经营所得的个人,没有综合所得的,计算其每一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减除费用6万...
2025-11-06
公司2025年11月1日开始聘请了一位外籍专家,工作地点在中国境内,2025年底会以人民币发放奖金,请问,这位专家可否享受全年一次性奖金税收优惠政策?
不可以。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0号文件的规定,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税优惠政策享受主体是居民个人,公司聘请的外籍专家为非居民,不能适用该政策。...
2025-11-06
股东长期借款未还,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吗?
如果借款后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据财税【2003】158号文件的规定,其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公司应代扣...
2025-1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表中的出口代理费收入如何填写?
“出口代理费收入”: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本年累计出口代理费收入。...
2025-1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表中的委托出口收入如何填写?
“委托出口收入”: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本年累计委托出口收入。通过委托方式出口货物的,应申报其委托相关代理企业出口本企业货物对应的收入。...
2025-1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表中的自营出口收入如何填写?
“自营出口收入”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本年累计自营出口收入。通过自营方式出口货物的,企业应申报其出口本企业生产销售货物对应的收入。...
2025-11-06
企业所得税季度预缴申报时,汇总纳税的企业总机构填写职工薪酬数据是总分机构合并的数据吗?
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填报汇总纳税企业的职工薪酬数据。企业类型为“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分支机构”的,不填报“优惠及附报事项有关信息”所有项目。...
2025-11-06
香港股东从内地取得的分红,个人所得税税率是20%吗?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4〕20号)规定:“ 二、下列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
(八)外籍个人从外...
2025-11-06
先进制造业适用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如果总分机构间或是同一控制下企业间关联交易,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加计抵减吗?当期加计抵减额怎么算?(举例)
根据(工信厅联财函〔2025〕217号)规定,总分支机构间、同一控制下的企业间发生应税交易,取得的进项税额不得计提加计抵减额。
有上述情形的:
当期可计...
2025-11-06
物流公司遗失货物支付赔偿金,货主收到赔偿金需要给物流公司开具发票吗?如果货主不开发票这笔赔偿金物流公司能税前扣除吗?
(1)这笔赔偿金不属于应税范围,无需开具增值税发票。虽然货主收到了物流公司支付的损失赔偿金,但实际上货主未向物流公司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不属于增值税应税项目,因...
2025-11-06
核定扣除进项税额的企业无需取得发票即可进行农产品进项抵扣吗?
不可以。农产品核定扣除仅改变企业进项抵扣计算方式,但依旧需要企业按规定取得相应发票等交易凭证。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单位、...
2025-11-06
黄金的免税发票也可以计算抵扣进项税额了吗?
依据最新调整的黄金税收政策,会员单位或客户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称交易所)交易标准黄金的:1.会员单位购入用于非投资性用途的标准黄金,交易所免...
2025-11-04
发票税收编码,“黄金”编码进行了哪些调整?
依据黄金税收政策的调整,税务总局更新了《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编码表》,在108031101“黄金”下增设“交易所标准黄金(适用于交易所)”“交易所标准黄金(适用于...
2025-11-04
哪些单位必须按《会计法》执行,“其他组织”具体是指什么?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必须依照《会计法》办理会计事务。
其他组织是指除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以外的依法应当设置会...
2025-10-30
如何界定单位负责人在会计基础工作中的法律责任?这种责任与会计人员的责任有何不同?
1.《会计法》通过第四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六条等规定,单位负责人(包括法定代表人或法律规定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最终责任...
2025-10-30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使用什么语言?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可以同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也可以同时使用某种外国文字。...
2025-10-30
关注公众号
复制链接
微信


关注公众号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30号